第一百一七章 野蜂飞舞(2/2)

这段秦放歌其实想做下调整的,现在社会信息大爆炸,无数的信息涌入小孩子的世界里,拼命告诉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。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,不过,那时候的孩子们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,还有单纯和幻想,对比起来,其实也是一种幸福。

秦放歌最终没有做修改,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歌词来替代,后面想想干脆就算了,就当写不同人的童年,并不单单只指他自己就好了。他作为唐飞扬的时候,也和罗大佑的童年不一样,不也照样唱得很开心吗?歌曲的创作,也是需要靠想象的嘛!

这一来,倒让台下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们有了感怀,曾经他们也这样傻傻地单纯过,幻想着世界有神仙,也曾想过去学武功,可以浪迹天涯,飞檐走壁,行侠仗义。可现在的孩子谁要再有这样的想法,别人绝对会骂他是****。

“阳光下蜻蜓飞过来

一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

水彩蜡笔和万花筒

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

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

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

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

盼望着假期

盼望着明天

盼望长大的童年”

小孩子都盼望长大,就可以不用做作业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,可真当他们长大后,却又格外怀念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,无忧无虑多好,长大压力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。年纪越大,对此越有深切的体会。

这一首《童年》,秦放歌并没有特别高难度的演唱技巧,别人模仿起来都不难。不断重复的旋律,很多同学虽然不知道后面歌词是什么,但在心里跟着哼哼却是可以的。

当然,歌词也相当给力,道出了同龄人,甚至是老一辈人童年的美好时光。

这样的歌曲,其精品程度不言而喻。

喜欢这首歌的人相当多,或者说,在场的听众中,不喜欢这首歌曲的人寥寥无几。从舞台下热烈而持久的掌声,还有大家还带着回味的目光就可以感觉的出来。

一首《童年》结束之后,秦放歌就起身,准备退场。而从观众的表现来看,他也明白,能打动人的音乐,才是真正的好音乐,不管形式是什么样子的,古典音乐也好,流行音乐也罢!

可惜他想退场的行动,却被大家给阻止了。

也不知道是不是江思源她们带头鼓动大家的,台下让他返场的呼声非常高,起初还是几个人在呼喊,很快就汇聚成大河流进大海,并形成波浪,一浪接一浪。

两个主持人都站在群众的一面,支持他继续表演下去,周敏仪还跟他讲,“秦学长你可是大家心目中的钢琴王子,不来一首钢琴曲,怎么对得起大家的期待!”

学校领导和宁秀佩对这种情况,也相当喜闻乐见,根本就没见他们谁说要来帮他,还得靠秦放歌自己撑着。

好在秦放歌对这种事情从来不虚,很快,他便又对着话筒说道,“九中的环境特别优美,也特别原生态。我想在九中,我们大家感受到了,来自动物们的热情。我从小在九中长大,我也被这里的动物们深深喜爱着。尤其是树林里的野蜂,在我放火烧它们家的时候,追了我三条街,还不肯放过我。那场景,让我终身难忘,为了纪念那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,我特别创作了一首野蜂飞舞。现在斗胆拿出来献丑,大家宽容点就好。”

听他说这样的话,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起来,九中的环境特别原生态,这真不是吹牛的。夏天的话,真是容易在校园里遇到各种爬行动物,胆小的女生遇到蛇蜥蜴什么的,真会吓个半死。至于鸟儿,每天都可以听到它们在树林里欢乐的歌唱。

这一首野蜂飞舞,当然不是他自己的原创。而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经典曲目,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·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的名曲。这首曲子特别炫技,也被改编成很多版本比如钢琴版、小提琴版、中提琴版、小号版等等。

既然是炫技的作品,速度要求就特别快,一般人根本弹不下来。而且要在弹奏速度快的同时,做到生动活泼,趣味十足,最好是能展现野蜂飞舞那样激烈但又不纷乱的场景。

当然,一昧只求快的话也没什么意思,还得有感情,王羽佳就弹得就很快,可很多人批评她弹钢琴像机器一样,根本没感情。没有感情的演奏,层次格调就下降了很大一个档次。

秦放歌在演奏这首野蜂飞舞时候,他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。

离他最近的两个主持人看的最为清楚,那速度,简直快得不像人类能弹的出来的。那感觉就像是在琴键上,划出了一道道残影,让人叹为观止。

学校专业的摄像机则忠实地记录下了这样一幕来,除了摄像机,还有很多同学的手机,他们从一开始就举着手机拍照或者摄像,一直没有停歇过。

宁秀佩感觉这首野蜂飞舞的难度,和《蝴蝶》有得一拼,甚至更胜一筹。

最最重要的是,即便是不太懂得古典音乐的同学或者老师们,也能从中感受到相当大的乐趣所在。

都说了是野蜂飞舞,这样的场景还有他所演奏出来的声音,都很清晰明确的给大家描绘出这样一个热闹欢乐的场景。

很多同学们甚至还能联想到,他捅了蜂窝后,被出离愤怒的野蜂们追得满地跑,叮得头上起包的搞笑模样。

这样的事情,很多人都曾经历过。即便不是被野蜂追,但都能想象的到。

他把这样的场景做成音乐,很能收获大家的欢欣。

而这首野蜂飞舞,也将他的钢琴功底展示得淋漓尽致。就跟炫技派的《蝴蝶》一样,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够弹好的,光是那速度要求,很多人就跟不上,更别说弹出其中的感情和趣味性了。<!--章节内容结束-->